欢迎来到国科大(青岛)附属国际部

全球视野,我的视角 Global Perspectives,My Perspective

近日,国际部师生完成了一轮特殊的“全员检测”。从老师到学生,所有参与者用近一个半学期的时间,围绕“全球视野×我的视角”(Global Perspectives,My Perspective)这一主题,见微知著,微言大义,各自从自己独特的视角,阐述对全球化的理解。

近日,国际部师生完成了一轮特殊的“全员检测”。从老师到学生,所有参与者用近一个半学期的时间,围绕“全球视野×我的视角”(Global Perspectives,My Perspective)这一主题,见微知著,微言大义,各自从自己独特的视角,阐述对全球化的理解。

疫情给全球化踩下了急刹车,但是疫情挡不住全球化的滚滚车轮。很难想象拥有飞机、互联网和5G技术的现代社会会回到火车、电报发明之前的隔绝状态。以邻为壑,高垒深沟的做法不是人类社会的长久之策,也不是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法。而对“环球同此凉热”的未来做好准备的人也不是反复推动巨石的西西弗,而是独具慧眼的先行者。

栾奕校长首先以不同文化中的丰收节日为例,阐述了性相近、习也相近的人类文化的共性。接下来用《灰阑记》这部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来举例。《灰阑记》的故事分别见于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希伯来人的《圣经旧约》,成书于二世纪东汉时期的《风俗通义》和成书于五世纪的印度的《百喻经》。这个故事变得家喻户晓是通过清代的《包公案》。在世界上,1950年代布莱希特的名剧《高加索灰阑记》更是将其推向世界舞台,并且风靡全球,历久不衰。世界文化的交流就如同潮涨潮落,反复不息;有的是刻意为之,有的非刻意导致。无论是国界、语言、国王和瘟疫都未曾阻止文化的传播。那么,与其作为文化传播被动的接受者,不如主动地去做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,理解认同中国文化,适应不同文化,用英语讲中国的故事。

接下来的五个多月的时间里,每一位老师,每一名同学都以”全球视野×我的视角”(Global Perspectives,My Perspective)为主题,做了一个三分钟的英文演讲。演讲的内容涉及科技、历史、环保、金融、体育、商业、艺术和留学生活等诸多方面,五彩缤纷,精彩纷呈。演讲者从自身的视角出发,找到个人兴趣爱好和全球化的切入点。不难发现,我们所有人并不是游离在全球化之外的,每个人都处于全球化的巨大网络之中。

同时,同学们也提高了演讲技巧和英文水平。英语组的老师们对讲稿的构思悉心指导,对英文层层把关。高二的同学们也为学弟学妹们做出了表率。入校以来他们的英文水平突飞猛进,有同学的雅思成绩已经达到了7.0分。相信高一的同学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大考的洗礼,也会取得佳绩。